前女单世界第一朱雨玲:复出一周年,人生不只小白球
对于很多乒乓球的老球迷来说,2025年的国际赛场,也许会有一种时光倒流的错觉——因为那个“消失了五年的前女单世界第一”,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。她是代表中国澳门参赛的30岁名将朱雨玲。在球迷眼中,如今的朱雨玲可能有些既熟悉又陌生。熟悉在于,复出不到一年的时间,就拿下7月WTT美国大满贯女单冠军,一年以来连续参加47场比赛,从0积分“杀回”世界排名第七,她的锐气不减,好像还是五年前赛场上那个征战四方的“天才女国手”。 朱雨玲在WTT美国大满贯比赛中。图源WTT官网 而陌生在于,她似乎变了,与退出中国国家队前的她不同,如今的她似乎不再只执着于关于这颗“小白球”的输赢、排名与荣耀。打开这位世界冠军的社交媒体账号,她在简介中这样介绍自己:首先是“95后大学老师”,其次是“电子科大博士研究生”,最后,她才是一位“乒乓球爱好者”。在评论区,粉丝称呼现在的她为“快乐乒乓”人。 当人生的“容器”变大了,这颗“小白球”就显得不那么大了,朱雨玲这样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。许多人将朱雨玲患病又复出的经历形容为一次“重启人生”。但与别的重生剧本不同,朱雨玲想走的路并没有变,只是将人生的主线剧情和支线剧情悄然换了位置。 暂停与重启 2025年9月15日,参加澳门WTT冠军赛的朱雨玲以0比4负于中国队选手王曼昱,止步16强。 “你真的很难从她手里轻易地拿到1分!”谈及这场比赛中自己熟悉的对手王曼昱,朱雨玲赞叹她的实力,她开玩笑说:“即便在7月的美满中赢过她一次,但我只能说,谁过年不吃顿饺子呢?”而对于这场对决中,自己发挥得如何,朱雨玲则表示,与一年前刚刚复出的时候比,已经不能想象居然能恢复到这样好的状态。重回赛场后,她想要打到世界第几,想打到哪年哪月,朱雨玲不去设想也没有规划。 朱雨玲接受南都N视频专访。 因为原本,与乒乓球赛场的这段缘分在2025年就该刚好结束。 5岁起练球,12岁进入省队,14岁便入选国家二队,2010年,成为世青赛历史上最年轻的女单冠军,2017年,首次获得世界杯女单冠军,并在当年11月登顶世界第一…… 打球20多年,一切似乎都在朝着朱雨玲计划的方向发展。2019年,朱雨玲计划备战自己最向往的东京奥运会,如果顺利,就能够迎来自己职业生涯最高光的时刻,然后再在2025年顺理成章地退役,正式告别赛场。 朱雨玲在国家队时期。受访者供图 但她与赛场的缘分却提前停在了2019年。 2019年,全心投入紧张备战东京奥运会的朱雨玲身体亮起红灯,经医院诊断是患了纤维腺瘤。在听到这个消息时,朱雨玲的第一反应是叫医生“等等她”。面对近在咫尺的东京奥运会,哪怕还有百分之一的希望,也想看看自己倒在离山顶多远的地方。于是,朱雨玲首先选择了保守治疗,直到肿瘤越长越大,疼痛到无法入睡。 “现在想想觉得自己太蠢了。”朱雨玲说。自己被推上手术台的那一刻,她才一遍遍告诉自己:“我取得的所有的冠军都可以不要,你还我一个健康的身体。”因为面对病痛,尽管只是“有一点点触摸到那个边界,都会感觉到很可怕,很无助”。 朱雨玲接受纤维腺瘤切除手术。受访者供图 万幸的是,朱雨玲的纤维腺瘤经手术切除后病理结果为良性。医生告知朱雨玲需要休养6个月的时间,朱雨玲明白,6个月不能训练,对于一个乒乓球职业运动员来说,基本很难再恢复如初,她只得将退役时间提前到了2021年。 曾经占据生活全部的乒乓球就这样猝不及防地迎来告别,但朱雨玲却早早意识到,自己的人生,并不只乒乓球这“一座山”。2022年,她报考电子科技大学经管学院DOM博士,从体育到管理学,朱雨玲自嘲“社会常识为零”。在课堂上,她不是世界冠军,不是国家队员,只是一个会打乒乓球的女学生而已。 不知道身上的哪一个开关被激发了,朱雨玲告诉记者,学习这件事让自己精力充沛。一位老师将朱雨玲形容为:“你是被乒乓球耽误的好学生,你什么都可以学。”朱雨玲笑着说,果然,老师跟教练不一样,教练喜欢“打压式教育”,而老师则是“鼓励式教育”,她对老师这份职业充满向往。 朱雨玲在电子科技大学读书。受访者供图 后来,朱雨玲也恰好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人。机缘巧合,2023年,她被聘为天津大学的老师,虽然还是教乒乓球,但朱雨玲却觉得“自己的幸福指数可上来了不少”,在她看来,老师这份职业与乒乓球并不一样,因为它是能相伴一生的职业。在校园里,朱雨玲教学生们打球、带他们训练、打比赛。她享受与学生们相处,因为他们“不仅是学霸,而且是特别有意思的年轻人”。她也在与学生们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,虽然打乒乓球的学生很多,但是赛事太少,于是便与学校协商,组织了以学院为单位的天津大学校内乒乓球联赛,调动学生们参与乒乓球运动的积极性。 朱雨玲与她的学生们。受访者供图 朱雨玲与学生之间这份珍贵的连结也帮她推开了她重返赛场的大门。2024年2月,朱雨玲通过澳门特区政府的人才引进计划获得了澳门居民身份。2024年9月,澳门举办WTT冠军赛,澳门方面提议已经拿到澳门身份的朱雨玲作为东道主选手参加比赛,这也是对澳门乒乓球的一个展示和推动。朱雨玲回忆,自己当时其实很犹豫,她便询问自己的学生,自己要不要去参加比赛,学生们异口同声鼓励她:“老师,你要去尝试。你只要打,我们永远不会在乎你的输赢。”她告诉自己,也许是应该回到赛场,跟乒乓球好好告个别才对。 掌声与流言 再次遇见乒乓球这个老朋友,它于朱雨玲来说已经有所不同。 “曾经不管训练有多刻苦、多努力,但所有人都只能看到一场球的结果,而现在,没有人在乎我的结果。”朱雨玲现在只将自己形容为“乒乓球爱好者”,因为现在的自己,才是真正回归到了自己打乒乓球的初心——只因喜欢。 2024年9月,朱雨玲正式复出后,一年的时间里,她参加了大大小小47场比赛,从小的支线赛、常规赛,再到冠军赛、大满贯,迅速从积分为零一路打到世界排名第七。她笑称,自己可能是WTT体系排名靠前的现役运动员中,唯一参加过所有级别的比赛的运动员。 心态不一样了,也许状态也会不一样。2024年7月,朱雨玲在WTT美国大满贯比赛中,接连战胜伊藤美诚、王曼昱与陈熠,实现了逆转夺冠。当12公斤的奖杯被递到她的手中,她低下头看见看见奖杯上写着的“champion”字眼,她才意识到:“哦,你得冠军了。” 这也许并不是她获得的分量最重的冠军,却是她当下最有意义的冠军。当领奖台下观众的掌声响起,那一刻,朱雨玲的脑海中,许多经历开始闪回:“很梦幻,也很难用言语形容”。 朱雨玲在WTT美国大满贯中夺冠。图源WTT官网 然而,在朱雨玲美国大满贯夺冠不久,迎上来的不只有掌声,还有流言。随着朱雨玲夺冠一事在网络上讨论度越来越高,一些关于朱雨玲财务纠纷的传言也频频出现,对于朱雨玲的训练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。 “如果是场内外对我客观的评价和评论,我可以接受,但无端的、不符合事实的指责和污蔑,我是不能接受的。”朱雨玲说。 朱雨玲认为,在生那场病以前,自己是一个比较能忍的人。她甚至觉得自己曾经生病的经历,也许就与情绪上的隐忍有关。而现在,对于朱雨玲来说,不论是荣耀还是身份,都要排在后面,身体是第一位的,不能因为流言蜚语而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和健康。 “如果有一切不符合事实的谣言和指责,现在的我都会选择反击,把一切交给法律。”朱雨玲说。 赛场与人生 在采访结束后,朱雨玲带着记者去逛了逛不远处的澳门官也街。从蛋挞到糯米糍再到杏仁饼,她对这条街上的小吃如数家珍,更是“雨露均沾”。如今作为大湾区人,谈及对澳门的印象,她最离不开的就是“吃”这个字,她不仅爱吃、会吃,还要自己做着吃,朱雨玲表示,能说得上来的家常菜,自己基本都会做。 朱雨玲与记者在澳门官也街。 “刚去天津大学的时候,我自己在外面租房子住,我就经常叫学生来我家,给他们做饭吃。”朱雨玲还用手机展示了自己做的家常菜,并告诉记者,刚刚复出在国外到处打比赛的时候,没有团队,就自己给自己做饭吃,没有明火的灶台,都能让她做出一道地道的“把子肉”。 除了美食,朱雨玲还喜欢剪视频、喜欢旅行、音乐,是一位妥妥的“斜杠青年”,她会在比赛后奖励自己不同国家的旅行,会跟着抖音博主学Vlog运镜。她还是张杰的歌迷,会在看演唱会时加入“男生女生跟唱大赛”,痛快比嗓门。朱雨玲笑称,这是在病愈之后,自己发生的一些“基因突变”,突然发现自己的世界除了乒乓球之外,竟如此丰富,自己竟如此热爱生活。 朱雨玲去看张杰演唱会。受访者供图 有人曾问朱雨玲,如今没有机会再参加奥运会了,会不会觉得遗憾,朱雨玲这样回答:作为乒乓球选手,也许会感到遗憾,因为不能够参加奥运会,但作为朱雨玲自己,她觉得已经没有任何遗憾。在朱雨玲看来,“像游乐园的过山车一样”——乒乓球运动员这个身份的旅程很短,很刺激,它会迎来像烟花般的高光时刻,但从一生来看,它早已不再是自己生命中的“主线剧情”。 生活中的朱雨玲。受访者供图 “人生可不是乒乓球比赛,人生像是场马拉松,它的纬度很长很长”。朱雨玲说,当赛场上的“高光时刻”结束,等待她的还会有无数个人生的“高光时刻”。 采写:南都N视频记者 刘红豆 摄影:南都N视频记者 陈灿荣 |